今年以來,重慶鋼鐵能源環保部聚焦極致能效,堅持算賬經營,精打細算電力成本賬,在降低外購電成本里“挖”出真金白銀,1-11月,該公司外購電成本同比下降48.33%。
“我們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依據發電、煤氣、電力消耗日跟蹤的基礎數據,運用煤電平衡數據庫模型,管控各工序煤氣、電力消耗平衡,保障發電用煤氣配比最優,高效調控運行方式最優,外購下網電成本最優。”能源環保管控中心燃氣技術區域師戴怡這樣說。
在能源環保部成本管控中,外購能源成本是“大頭”,其中外購電占比最高。為了達成外購能源降本目標,能源環保管控中心優化調整、深挖降本措施,在控制用電需量的同時“深挖”更多創效點。
面對轉爐煤氣富余放散情況,如何把這部分富余煤氣利用起來?管控中心技術人員敢想敢干,戴怡、何丹等組成攻關團隊巧妙利用220t/h鍋爐轉爐煤氣管道將富余的轉爐煤氣送入高爐煤氣管網,“轉充高”這樣一項小改造實施后,不但提升了亞臨界鍋爐轉煤消耗能力,同時還保證了CCPP燃機正常熱值需求。
在充分挖掘內部發電潛力的同時,他們還在電價差上做文章,利用峰、平、谷時段價差和煤氣柜儲存功能,將3臺亞臨界區域鍋爐配合煤氣柜作為“削峰填谷”工具,進行調峰運行,降低公司外購電費用。攻關團隊用兩周時間在每日11時尖段時間進行試驗,每日增加發電量1.23萬kWh。
與此同時,管控中心團隊還從調整需量電費著手,加強上下工序協同,協調安全、檢修質量、節能三者關系,與各生產單位做好組織調整和能源平衡,選擇高效節能的設備,推進節電裝置利用,以“調”“優”“節”措施加持,從源頭需量上減少用電,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