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的改善行動,不光節約了新水消耗費用,還提升了回用水的利用效率,一計雙贏!”重慶鋼鐵公司能源環保部發電車間技術員李明這樣感慨。
近期,發電車間通過反復試驗成功將處理過的廢水作為1#余熱循環水池的補充水源,每年預計節約工業新水消耗費用16.7萬元。
發電車間積極響應該公司降本增效要求,堅持算賬經營,在抱緊發電增效“大西瓜”的同時,抓實各項節支降費“小芝麻”,向成本管控再攻堅,在“水”中淘金挖潛。
循環水作為發電機組的冷卻水源,通過冷卻塔進行熱交換降低水溫,部分水被蒸發后,以工業新水為循環水池提供補水。尤其在夏季高溫時間,循環水池蒸發量增加,工業新水消耗也不斷增加。
“我們公司的廢水深度處理效果已經非常好了,回用水的價格比新水便宜得多,冷卻水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回用水替代工業新水呢?”技術員李明在車間降本會上把該想法提出來。
2024年四季度起,發電車間開始策劃1#余熱循環水使用回用水替代工業新水以降低生產成本。
具體怎么實施?怎么保證水質滿足生產需要?
車間技術員李明和運行人員一起,開始“換水”實驗,將經過深度處理的回用水通過消防水帶接入循環水池,調節回用水與新水比例,做好水質監測,確保水質滿足運行需要同時,每個班跟蹤汽機運行記錄以及根據水質指標情況,確保水質合格及汽機運行正常。
采用回用水補水前,1#余熱1#循環水池平均每天工業新水使用總量為2491t,采用回用水補水后,平均每天工業新水使用總量為2125t,工業新水消耗量降低365t。1臺發電機每天可節約工業新水消耗費用459.9元,預計每年年節約工業新水消耗費用16.7萬元。
“這樣做既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再利用,保護了長江水體水質,也降低工業新水消耗,降低發電成本。”發電車間負責人表示。(文:唐勤貴、侯林 圖: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