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桂秋
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自2023年上半年開始陷入負增長,2024年前3個季度平減指數累計同比下降0.71%,降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34個百分點,通縮壓力增大。2024年9月24日央行宣布創設兩項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政策全面吹響抗通縮的號角。
綜合考慮宏觀和產業政策導向,通過設定不同情景進行量化分析,最終結論指向2025年鋼鐵行業可能難以從抗通縮政策中受益,粗鋼消費不樂觀,或僅邊際改善,即粗鋼消費仍將在總量下降與結構調整的框架下運行。預計2025年政策對粗鋼生產的潛在約束或窗口指導作用仍存。
粗鋼消費或僅邊際改善
房地產方面,2024年,為促進商品房去庫存,房地產限制政策持續放寬甚至取消,降息、降首付等刺激政策不斷加碼。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
筆者預計,2025年房地產政策將以提高商品房銷售增速為重心,同時壓制商品房竣工增速,以此促進待售面積增速下降,并盡快轉負,從而實現商品房去庫存。因此,2025年房地產新開工和施工很可能維持負增長。筆者測算2024年房地產粗鋼消費同比減少15.5%,2025年房地產粗鋼消費將同比減少7.7%。
基建方面,預計2025年基建資金緊張的狀況有望改善,但增量資金投向基建兩大子行業“公共設施管理業”和“道路運輸業”的規模可能不大。因為從國家政策導向看,2025年基建投資可能仍以“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為主,而“兩重”建設與基建兩大子行業的交集較少。
“兩重”建設中重點提及的“城市地下管網改造”與公共設施管理業存在一些交集,但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對拉動“鋼需”作用甚微。研究發現,若未來5年地下管網每年改造12萬公里,那么每年新增鋼鐵類管道用量約204萬噸,僅占2023年我國粗鋼消費量的0.23%。
測算顯示,2024年—2025年我國陸上各類主要交通項目建設里程增速低于“十四五”前3年,呈現放緩態勢。其中截至2024年10月初,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已建成投產約80%,開工在建規模約為15%。預計2025年大部分交通建設項目將進入收尾階段,鋼材需求增速放緩。
制造業方面,盡管2024年傳統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但受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放緩拖累,非房地產粗鋼消費增速邊際惡化。預計2025年“兩重”“兩新”政策的持續發力將拉動傳統制造業投資進一步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或維持放緩態勢,非房產粗鋼消費僅邊際改善。中性估計,2025年非房地產粗鋼消費同比增長0.4%。
粗鋼出口或有減少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前3個季度,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鋼材出口提出反傾銷的案件共有83起。海關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前3個季度對上述19個國家和地區的鋼材出口量為4376萬噸,占鋼材總出口量的54.1%,累計同比增加773萬噸,增速為21.4%。展望2025年,受國外反傾銷和國內鋼鐵出口政策收緊影響,我國粗鋼出口量或同比減少1000萬噸左右。
粗鋼結構壓產預期仍存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測算,鋼鐵節能降碳政策將推動粗鋼結構性減產,即鐵水壓產量大于電爐增產量,粗鋼總量實現壓減,2024年—2025年年均壓減1800萬噸左右。2024年1月—11月份我國鋼鐵生產自2016年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首次出現生鐵產量下降、廢鋼消耗增長的情況,或正是節能降碳政策效應的體現。根據理論測算和2024年實際鋼鐵產量,預計2025年粗鋼和鐵水產量仍有下降空間,政策對鋼鐵生產的潛在約束或窗口指導作用仍存。
2025年成本估值與策略建議
展望2025年,鐵礦石產能擴張,其中四大礦山鐵礦石新增產能合計或超過5650萬噸;國內焦炭產能預計新增1000萬噸,存在進一步過剩的風險;隨著國內煤礦復產,2025年煉焦煤產量或增加2000萬噸,對部分進口煉焦煤存在擠出效應。
在粗鋼需求中性情景下,預計2025年鐵礦石和煉焦煤過剩加劇,過剩量分別為2024年的1.5倍和2.3倍,鐵礦石估值或下探至85美元/干噸,焦煤估值或下探至1060元/噸。需要注意的是,限于動態成本曲線的可獲得性,以上估值屬于靜態估值,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中國冶金報》(2025年01月0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