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呂林 郭達清 報道
圖片由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提供
“廢鋼作為唯一能大量代替鐵礦石的鐵素原料,其資源節約節能降碳效果愈發明顯。研究顯示,每利用1噸廢鋼,可減少1.7噸鐵礦石的開采,減少1.6噸二氧化碳排放。加強廢鋼回收加工利用,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鋼鐵行業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10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文華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七屆四次會員大會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致辭。

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文華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履行循環經濟主管部門職責,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健全法規制度政策體系,開展重大工程建設,強化財稅金融科技支撐,加強廢鋼在內的各類廢棄物循環利用。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作逐步取得顯著的成效:一是廢舊物資回收網絡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全國建成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二是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能力不斷提升。通過深入開展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60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10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等項目的建設,引導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進一步集聚化、規模化發展。2023年,僅廢鋼鐵循環利用就達到2.6億噸,為生產環節提供原料占比超過 20%。三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蓬勃發展。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90%以上國家級產業園區已實施循環化改造。2023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超過3.7萬億元,帶動3500余萬人就業,發展循環經濟對減少碳排放的綜合貢獻率超過25%。
“兩新”工作為廢鋼行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我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文華對相關工作進行了梳理——
今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廢舊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將“回收循環利用行動”作為四大行動之一進行系統部署,對廢鋼等各類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月24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政策實施一段時間以來,成效非常明顯。截至目前,相關政策體系全面建立,國債資金全部下達,政策的效果全面顯現,對于穩投資、促消費、加快綠色轉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文華強調道。
他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有關方面,以“兩新”工作為契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具體在廢鋼領域,將著力深化廢鋼回收加工一體化發展,培育廢鋼加工利用骨干企業,引導產業集聚化發展,支撐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裝備,強化數字賦能,不斷提高廢鋼循環利用水平。
文華表示,“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長期以來深耕廢鋼行業,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服務政府科學決策、服務會員單位上通下達、服務行業更好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希望協會繼續深入開展廢鋼鐵循環利用國內國際重大政策問題研究、研究制定關鍵急需的行業或團體標準、加強行業企業自律,共同提升廢鋼循環利用水平”。
他同時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在積極支持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發展的同時,也愿與各方一道,用好這個交流平臺,發展壯大循環經濟,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