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凱 報道
1月2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七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家相關部委領導、鋼鐵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共商行業發展大計。
“要按照市場需求制定生產計劃,按訂單組織生產,堅持‘三定三不要’原則,合衷共濟、和合共贏”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
會議當天正值大寒節氣,是冬季最為嚴寒的時期,鋼鐵行業當前也正經歷著 “減量發展、存量優化” 的深度調整階段,運行持續呈現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 “三高三低” 局面;市場供強需弱,行業效益下滑,鋼企面臨著重重壓力。但正如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主持會議時所言:“大寒到,春近始。大寒意味著嚴冬即將結束,春天即將如約到來。”極寒之下,深藏于地下的生命力正默默積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與基本趨勢始終未變,我國鋼鐵行業也同樣蘊含著新的機遇與希望。

圖為大會現場(記者 顧學超 攝影)
堅定信心:鋼鐵業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 有望實現穩中有進
會上,鋼協會長,中國礦產資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指出,2024 年是鋼鐵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一年,傳統用鋼行業下行壓力加大、原燃料價格易漲難跌。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仍將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制造中心和消費中心的地位,鋼鐵企業近年來生產經營相對穩健,總體資產狀況仍維持較好水平,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張海登表示,工信部將繼續推動鋼鐵行業規范企業管理,修訂產能置換辦法,支持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他呼吁企業要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體驗,增強核心競爭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指出,2025年,鋼鐵行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鋼鐵行業有望實現穩中有進。他強調,行業需要進一步優化產能結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
加強自律:避免“內卷”融合發展
當前“內卷式”競爭是鋼鐵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姜維指出,“內卷式” 惡性競爭是當前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部分企業違背 “三定三不要” 原則,低價傾銷擾亂市場秩序,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行業效益大幅下降。他特別指出,徹底解決當前供需失衡,實現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在于關閉產能入口,暢通退出通道。
多位與會代表也表示,企業需要加強自律,避免盲目擴張和低價競爭,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鋼協2025年新一任會長,首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強調,要切實加強行業自律,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廣大鋼鐵企業應落實好行業自律的各項要求,行業應統一思想,堅定落實“三定三不要”原則,避免經營性“失血”和“價格戰”。增強產業鏈和生態圈意識,加強溝通交流,創新合作模式,著力保障市場平穩運行。
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表示,鋼鐵行業應將自身能力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提升行業在國家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他呼吁行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綠色低碳轉型,避免重復投入,提升整體競爭力。
湖南鋼鐵集團董事長李建宇表示,2024年,鋼鐵行業對于減量發展的思想認識空前一致,也是自律減產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年。行業自律和產能治理是防止“內卷”的關鍵。他建議,加強區域間的協同,避免無序競爭,同時推動鋼材應用領域的拓展,提升市場需求。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表示,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主導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企業應轉變經營思路,要從追求規模到追求效益,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要深刻理解經營中銷量、價格、成本的關系,創造企業真正的利潤。
謹慎投資:做好鋼材出口與海外市場開拓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鋼材出口數量增長,折合粗鋼凈出口約1.13億噸,同比增長31.5%,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然而,出口金額有所下降。2025年,鋼材直接出口量預計將保持在約1億噸,東南亞及中東市場或成為主要出口流向地區。同時,國際貿易摩擦及加征關稅的影響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挑戰,未來鋼材出口的增速可能會受到制約。
包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繁英表示,從國際環境來看,鋼材出口增長越來越乏力,出口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新興市場也會逐漸飽和,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再依靠制造業出口來拉動行業增長。
隨著多國強化對鋼鐵產業的保護,對進口鋼鐵設置更高門檻,尤其在關稅壁壘方面,這將給2025年鋼材出口造成壓力。此外,中國鋼鐵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受到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等因素的影響。
當前,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將國際化作為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加大海外投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建成海外鋼鐵冶煉年產能近3000萬噸。還有一些境外投資項目正在推進。
李建宇提醒:“鋼企拓展海外市場應更加謹慎。”2024年,我國鋼材出口達到1.1億噸,引發貿易救濟案件33起,多種形勢的國際貿易壁壘正在加速構建。同時,他認為,中國鋼企“走出去”應當更有章法、更加謹慎。
宋志平建議企業“走出去”要把建廠和并購結合起來,發揮在資本、技術、裝備、管理、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積極開展產能合作。
積極響應:落實“三定三不要”原則
從行業運行數據看,2024年,鋼鐵市場供強需弱態勢十分明顯,企業生產經營非常艱難。實踐證明,在需求整體處于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市場稍有好轉就沖動生產的企業,容易重蹈越產越虧、越虧越產的覆轍;而理性判斷、主動調整的企業,則在沉著應變中鍛煉了能力、增強了韌性、孕育了新機。
與會企業代表紛紛表態,將積極響應鋼協號召,落實“三定三不要”原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鞍鋼集團總經理李鎮表示,鞍鋼將通過深化改革和兼并重組,優化產能結構,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他強調,企業應加強內部要素流動,避免無效產能的重復建設。
三鋼集團董事長何天仁表示,雖然鋼鐵行業自律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自律程度還不夠,應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約束政策,推動地方轉變觀念,發揮行業協會與地方政府雙向約束作用。企業需要實事求是地評估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影響,避免盲目跟風。
山鋼股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呂銘表示,2025年,圍繞萊蕪和日照兩個基地建設,山鋼股份將重點發展板材、H型鋼、優特鋼系列產品,突出用戶需求和用戶價值導向,深化營銷變革,激發全員活力,提升產品價值創造能力;堅決錨定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發展方向,開發新產品、新用戶、新市場。
德龍鋼鐵副董事長劉國旗表示,改變不了市場,就要改變自己。德龍鋼鐵將把效益和效率作為中心問題,既抓好管理,又好抓好經營。此外,德龍鋼鐵將繼續推進環保標桿建設和國際化戰略,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他強調,企業應注重效益和效率,避免過度擴張。
河南鋼鐵集團副總經理傅培眾認為,自律需要自覺行動,要形成內心自覺,需要大力宣傳,形成自律文化、自律氛圍。同時,鋼鐵企業要堅定執行“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鋼鐵需求下降、環境資源約束等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也讓鋼鐵行業在變革創新中做好了準備、練就了本領、積蓄了優勢。正如姚林做會長工作報告所言:只要企業對當前面臨的形勢有理性的判斷、現實的選擇、積極的應對,進一步加強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鋼鐵就會繼續展現強大的韌性,繼續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恰似大寒過后春訊至,鋼鐵行業也定能迎來屬于自己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