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2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電爐鋼分會即將正式成立,在此致以熱烈祝賀!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再添統籌生力軍,電爐鋼產業發展有了常態化工作平臺,相信電爐鋼分會的成立必將推動電爐鋼及相關領域的發展再上新臺階!
眾所周知,科學有序發展電爐鋼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需要,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廢鋼利用量達到3億噸,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到2030年,電爐鋼產量占比提升至20%以上。而鋼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爐鋼比勉強恢復至10.5%左右,遠低于28.4%的世界平均水平(2023年數據),更遠低于歐盟、北美、中東等區域水平,發展空間巨大。加之中國廢鋼資源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構建等基礎條件正在建立,各地也相繼出臺支持政策,如對電爐鋼項目給予用地、用電、稅收等政策優惠,大力發展電爐鋼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正當其時。
推動電爐鋼發展,須突出重點、狠抓關鍵。當前,電爐鋼發展面臨廢鋼資源仍不充足、廢鋼回收體系不完善、電價機制有待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碳市場機制不完善、轉型方向模糊等共性難題,同時在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本質上是資源、成本、政策與技術的綜合挑戰。因此,下一步須明確方向、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圍繞廢鋼、電價、碳機制、產能置換等爭取政策支持,加速氫能冶煉、智能冶煉等前沿技術創新突破,推動電爐鋼發展低碳屬性轉化為競爭優勢,推動電爐鋼規模化發展成為可落地的發展模式。
推動電爐鋼發展,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一直以來,對于電爐鋼發展,國家導向明確、行業共識達成,但推進效果始終不理想,現有資源錯配、管理方式粗放化是重要原因。在發展電爐鋼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將電爐鋼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在廢鋼資源豐富、電力供應充足、環境容量有限的地區,重點布局電爐鋼項目,避免“一刀切”式的政策導向。同時,還應強化產業鏈發展意識,建立廢鋼資源保障機制,加強與下游用鋼行業的協同,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電爐鋼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推動電爐鋼發展,須統籌協調、強化溝通。電爐鋼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總體規劃、政策優化、技術創新、標準提升、品質改善、裝備升級、廢鋼資源配置、建立相對完備可信的統計體系等工作,均需要統一的政策協調和資源統籌力量。特別是,鋼鐵行業還有不少不屬于鋼協會員企業的獨立電爐鋼企業,可能影響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整體進展與成效。以電爐鋼分會為平臺,一方面可以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支持電爐鋼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政策落地,為電爐鋼行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搭建起彼此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力推動行業資源整合,通過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協調上下游產業鏈,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以成立電爐鋼分會為新起點,有理由相信,中國鋼鐵工業低碳轉型活力將充分釋放,并將為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相信在電爐鋼分會的積極組織和推動下,電爐鋼發展將步入新時期,迎來更加光明的明天。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