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當前,傳統制造業面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發展契機,然而不同企業數智化轉型進度和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大多數企業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投入、數據采集和應用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推動數智化轉型的動力不足。

圖為溫菲與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記者交流。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方大集團萍安鋼鐵煉鐵高爐車間技術員溫菲提出5點建議。
一是構建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新生態。建議國家出臺傳統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專項規劃,分行業、分階段引導建立轉型路徑與標準體系。同時,通過全面推進充電樁、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車流、人流、物流在數字基建大平臺上充分匯聚、融合、提升,為產業數智化轉型搭建良好生態基礎。
二是加強與高科技領域企業或機構合作。建議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強與華為等高科技領域企業或相關技術研發機構合作,幫助企業全面診斷,建立數智化轉型規劃,并解決技術支撐問題。
三是廣泛應用拓展AI(人工智能)技術。建議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使其與AI深度融合,逐步推進全流程數智化,建設智慧工廠。應用AI技術可以優化生產流程、預測潛在問題,通過對企業成本、能源、營銷等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提供智能決策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制造成本及工人的勞動強度。
四是培養、引進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建議實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計劃,鼓勵學校從初中即開設智能化工具應用課程。針對企業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企業可通過對外招聘或者內部培養,提高員工技術水平,進而解決問題。
五是支持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建議設立國家級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專項基金,對中小企業數智化設備更新給予一定財政補貼;通過稅收優惠或數智化轉型低息貸款等政策,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設立國家級工業軟件研發和應用中心,建立數智化轉型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與此同時,可以建立同行業或跨行業數智化轉型聯盟,通過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降低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