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主持人:鄭潔 樊三彩 邵啟明 丁衛國 宋文祥 陳曉莉 劉加軍 李倩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目標任務。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將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進一步擴范圍、降門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深入推進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經典產業。
當前鋼鐵行業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發進取、奮勇前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就是鋼鐵行業奮斗奮進的方向。
本期《兩會會客廳》以“政府工作報告送上的鋼鐵‘紅包’,請查收!”為主題,特邀請鋼鐵行業及有關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和相關企業代表,請他們對照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暢談如何用扎扎實實的舉措、踏踏實實的作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 本期嘉賓 ·

袁斯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礦所屬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懷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昆侖互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正平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檢測計量中心化學分析室化驗工

趙宗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礦所屬中國一冶電焊工、高級技師

王艾竹
全國人大代表、 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溫合金二室科研員
01 您怎樣看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GDP增速目標?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底氣何在?
袁斯浪:2025年GDP增速目標傳遞出兩大核心指引:一是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增長信號強烈。基建投資托底經濟的作用依然突出,需緊密跟進“十四五”重大工程包,搶占先機。二是高質量發展導向明確。傳統“鐵公基”模式需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應加快布局智慧城市、綠色建筑、城市更新等新賽道,推動建造方式向工業化、數字化升級。三是需平衡機遇與風險。一方面,借專項債擴容、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拓寬資金來源,盤活存量資產;另一方面,嚴控低效無效投資,優化區域市場布局,以技術和管理創新對沖成本壓力,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中筑牢核心競爭力。
楊正平:5%左右的增速目標,體現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要實現這樣的增速,鋼鐵行業必須加快高質量轉型升級。柳鋼集團今年將深入實施“精益管理年”活動,加快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這將為產業工人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作為產業工人代表,我會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學習新技能,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也為國家經濟增長貢獻鋼鐵產業的力量。
劉懷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高度重視。作為綠色技術研發與低碳產業建設的踐行者,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今年,我和團隊將進一步聚焦新型儲能和數字能源領域,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和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發力。2025年,公司將把固態電池核心材料的研發作為戰略重點,繼續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緊密合作,深化技術攻關。
02 政府工作報告中哪些內容令您印象深刻?對鋼鐵行業釋放了哪些信號?
楊正平:鋼鐵行業在“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全面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未來鋼鐵行業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高端產品研發和產業鏈協同發展。二是加速數字化轉型,培育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力度,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品精品。
劉懷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鋼鐵行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探索先進工藝。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鋼鐵行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重要契機。一方面,企業應聚焦高端產品研發,滿足機械制造、汽車工業和新能源等領域對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全流程優化,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此外,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加速低碳工藝推廣,推動行業整體綠色升級。
培育新興與未來產業也為鋼鐵行業帶來了廣闊機遇。企業可以加強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等領域的協同合作,例如為新能源汽車制造提供輕量化、高強度鋼材,為風電和光伏設施建設提供優質材料,從而拓展市場空間,實現多方共贏。
袁斯浪: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后提到了“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我認為,這對建筑業和鋼鐵行業都釋放出了強烈信號。
一是產品升級需求迫切。綠色建筑與“好房子”要求鋼材向高性能、低碳化轉型,需加速研發適配綠色建筑標準的新材料。二是生產低碳化壓力加大。鋼鐵企業需響應并滿足“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工程”要求。三是做好產業鏈協同深化。智慧建筑需鋼鐵與BIM(建筑信息模型)、裝配式技術融合,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標準化,同時提升鋼材加工精度。四是循環經濟機遇凸顯。建筑綠色化將強化廢鋼回收利用,倒逼鋼廠完善再生資源產業鏈,形成“建筑拆解—廢鋼回爐—綠色鋼材”閉環。
03 面對新的目標任務,鋼鐵行業該如何穩運行、穩增長?
劉懷平:從2025年的目標任務來看,鋼鐵行業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部分頭部企業在節能降碳和智能化改造方面已初見成效;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在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和產業鏈智能化水平上仍顯不足,與能耗和碳排放目標尚存差距。為此建議,通過健全市場協同機制、推動多元化技術適配以及創新價值實現機制等多管齊下的措施,促進新型儲能技術與鋼鐵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國鋼鐵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趙宗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當前,我所在的中國一冶正在大力推進鋼結構與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建設。我理解,企業的戰略謀劃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未來必然也能讓我們體驗感受到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帶來的科技神奇。報告中還提及“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我這次提出的“培育新型焊接技能人才”建議與此不謀而合。面對當前我國新型焊接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我們應在進一步完善優化現有薪酬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一線產業工人的技能培訓投入,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激發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創造熱情。
王艾竹:實現穩運行、穩增長的關鍵發力方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深化供給側改革,優化產能布局。要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兼并重組與集中度提升,支持跨區域、跨所有制整合。二是技術創新驅動高端化與智能化,突破關鍵材料與技術,推動第三代汽車用鋼(抗拉強度1500兆帕)等高端產品量產;加快智能化升級。三是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強化超低排放與節能改造,發展電爐煉鋼與循環經濟,協同消納城市廢棄物。四是需求端結構調整與市場拓展。挖掘新興領域需求;應對出口挑戰,優化出口結構,同時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五是強化資源保障與產業鏈協同。完善鐵礦石期貨定價機制;促進產業耦合發展,推動鋼鐵與建材、化工等產業協同等。
同時,注重政策協同與風險防范。通過差異化信貸政策支持兼并重組與技術改造,鼓勵險資參與超長債投資以穩定資金鏈。警惕全球經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及“兩新”政策不及預期的風險,動態調整生產與庫存策略。
總之,2025年鋼鐵行業需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核心,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實現穩增長。政策需進一步細化落地(如產能置換細則、扶持電爐鋼),企業則需加快轉型步伐,提升抗周期能力。

· 本期嘉賓 ·

黃一新 南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育明 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天福 山西晉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迪林 秦皇島佰工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01 您怎樣看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GDP增速目標?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底氣何在?
黃一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講話精神,以及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作為目前全國鋼鐵行業領域唯一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蘇南特鋼材料產業集群”的核心企業,南鋼集團深感責任重大,亦備受鼓舞。
我對5%左右的增長目標充滿信心。一是內需主導的經濟支撐,形成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將直接拉動家電、汽車等下游用鋼需求。二是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的推動。發展新興產業,以及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將為鋼鐵行業提供新的增長點。三是政策協同效應。基建投資持續發力,將穩定建筑用鋼需求。四是綠色發展與能耗優化。單位GDP能耗降低3%的目標,倒逼鋼鐵行業加速綠色轉型。
南鋼將全面對接國家戰略需求,通過高端特鋼等產品結構優化和“JIT(準時制生產方式)+C2M(用戶驅動制造)”服務模式創新進化,為經濟增長貢獻行業力量。
張育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作時,提出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這是應對鋼鐵行業“減量發展、存量優化”轉型挑戰的途徑和出路。
我國鋼鐵行業粗鋼產量已多年達到10億噸級,但高端特種鋼依賴進口,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因此,鋼鐵企業“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成為發展趨勢。
張天福: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這體現出總體向好的發展態勢,既契合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求,又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作為支撐。同時,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體現出積極務實的政策導向,展示出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迪林: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底氣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需市場的潛力。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二是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中國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三是政策支持與改革深化,增強了市場信心和經濟韌性。四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02 政府工作報告中哪些內容令您印象深刻?對鋼鐵行業釋放了哪些信號?
黃一新:一是“全方位擴大內需”與消費升級。扎實推進“兩重”建設,加力支持“兩新”工作,推進更多重大工程建設、重點領域發展,以及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將帶動一系列高端鋼材需求增長。二是新質生產力與新興產業布局,要求鋼鐵企業加快研發高強輕量化材料、耐腐蝕合金鋼等,推動產品結構升級。三是綠色低碳轉型,單位GDP能耗降低3%和碳排放雙控體系深化,鋼鐵行業需進一步推廣氫冶金、電爐煉鋼等低碳技術。
鋼鐵行業需從“規模驅動”轉向“質量驅動”,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材料供應商”升級為“技術解決方案商”。
迪林:印象深刻的內容:一是綠色發展與碳中和目標。二是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四是穩增長與防風險并重,強調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確保經濟金融穩定。
張天福:“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令我印象深刻。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預計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逐步走穩,這對鋼鐵行業而言是重大利好。房地產的穩定發展將拉動鋼材需求,為鋼鐵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助力行業回暖。
03 面對新的目標任務,鋼鐵行業該如何穩運行、穩增長?
黃一新:南鋼將依托其在高端材料研發、智能制造、綠色低碳技術和定制化服務的優勢,緊密對接國家政策方向,在低碳轉型、產業鏈協同中發揮引領作用。
一是聚焦高端化研發。南鋼將加大科創投入,開發特種鋼、高強鋼等產品,滿足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新興市場需求。同時,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二是數智化賦能。將利用工業互聯網優化生產流程,實現“智改數轉”。南鋼金恒科技等子公司的數智化方案已服務超萬家企業,未來可向全產業鏈延伸。三是深化綠色轉型。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推廣電爐短流程、氫冶金技術,推動零碳工廠試點。四是推進全球化發展,發展海外產業基地。五是強化風險對沖。
張育明:作為我國工業線材領域“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開拓者和引領者,邢鋼始終堅持“做專、做精、做強”的發展戰略,專注于工業新材料的研發制造。
當前,邢鋼正進一步由“精”向“服”轉變,通過構建產品分級、質量分級、客戶分級的定制化服務體系,實現從特鋼制造商向解決方案服務商的戰略轉型。這種以技術服務驅動價值增長的模式,正在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參考路徑。
新廠建成后,邢鋼將積極引領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與材料輕量化潮流,開發高端電磁純鐵和綠色低碳合金冷鐓鋼等產品,努力成為鋼鐵行業“精品+服務+低碳”的標桿企業。
張天福:目前,鋼鐵行業在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提升空間。接下來,鋼鐵行業應加大對綠色創新、節能降碳技術的研發投入,積極推廣綠色低碳新工藝;同時,要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切實降低碳排放。在生產中,需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綠色低碳產品的占比,以滿足市場對綠色產品多元化的需求。
迪林:一是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應加大環保投入,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品結構,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三是加強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應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四是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五是加強行業自律與協同發展,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