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1月5日,特諾恩(Tenova)首席執行官(CEO)羅伯特·潘卡爾迪(Roberto Pancaldi)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表示,就目前而言,廢鋼的供應數量和質量是對電爐工藝來說是關鍵問題,經濟因素和鐵礦石的質量是目前直接還原技術廣泛應用的主要障礙。
羅伯特·潘卡爾迪表示,目前高爐—轉爐工藝生產的鋼材總量達到14億噸/年,想要取代這些產能就需要600個~700個新的直接還原鐵廠和電爐(EAF),投資成本高。此外,現在在產的高爐都是相對較新的,大部分為過去20年內投產的,一般高爐壽命為40年,更換這些高爐還為時過早。直接還原鐵廠和電爐冶煉需要鐵含量為66%~67%的高品位鐵礦石原料。直接還原工藝使用低品位的鐵礦石原料時,在電爐冶煉過程中產生大量爐渣,從而造成電弧爐效率降低。根據目前直接還原工藝的投資趨勢,預計高品質球團礦在未來5年到10年內會出現短缺。
他表示,電爐廣泛應用的前提有兩個——廢鋼供應量及廢鋼質量。他認為,就目前而言,全球根本沒有足夠的廢鋼來生產市場每年所需的20億噸鋼材。同時,雖然鋼可以無休止地回收,但一些合金元素如銅,在回收過程中也會熔化,這使得從熔融鋼水中去除銅變得困難。因此,每次回收鋼時,銅的百分比都會增加,這會對鋼的性能產生不良影響。(易文)
《中國冶金報》(2024年11月22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