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助力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鋼鐵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指南解讀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也是典型的資源、能源密集型行業,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鋼鐵行業》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鋼鐵行業》(以下簡稱《指南》),用于指導鋼鐵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及核查工作。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要求,《指南》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優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精簡參數數量,規范核算規則和企業自證材料,增加數據質量控制和二氧化碳自動監測技術要求,明確計量檢測設備管理及數據報告格式等要求,為下一步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一、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勢在必行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旨在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將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可以借助市場化力量進一步促進企業降低碳排放,改進生產工藝和技術,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能源結構,加速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未來碳邊境調節機制挑戰下,將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可以提升中國鋼鐵企業的碳透明度,并逐步積累碳資產管理經驗,減少出口時的碳關稅負擔,提高中國鋼鐵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指南》發布為鋼鐵行業規范有序參與碳市場工作保駕護航
(一)為核算提供了指導和依據
碳排放數據是碳市場運行的基礎,鋼鐵行業順利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必須保證能夠獲取全面、準確且真實的碳排放數據。《指南》明確了核算報告及核查主體,企業及工序層級核算邊界、排放源及核查要點等基礎內容,企業層級覆蓋化石燃料排放、過程排放以及含碳產品排放三類排放源,工序層級按主要工序、未納入發電行業管控的摻燒自產二次能源的化石燃料發電設施、其他排放源進行分類核算,通過多層級分類核算,與后續配額分配及履約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二)進一步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
為更好保障碳排放數據統計的科學準確,《指南》明確了關鍵參數的管理要求,一是按照收到基狀態進行購(產)銷存統計和報送固體化石燃料消耗量;二是企業層級固體化石燃料消耗量采用進出廠電子汽車衡、軌道衡等計量數據并結合盤庫數據得出,以企業購(產)銷存臺賬為準,工序層級固體化石燃料消耗量采用進出工序直接計量數據,以生產系統計量統計臺賬為準;三是外購固體化石燃料低位發熱量可采用每批次實測值或指南附錄中缺省值,實測需滿足相關資質和檢測要求。同時,為確保原始數據獲取的準確可靠,《指南》明確了碳排放計量器具、檢測設備和測量儀表管理要求,一是確保碳排放核算涉及的測量儀表、檢測設備等計量器具全部納入臺賬管理;二是確保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和維護管理有規可循;三是確保計量器具依法經計量檢定合格或實施校準;四是確保記錄結果能如實反映到生產日志和排放報告中。通過對關鍵參數和計量器具的深化管理,全方位保障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
(三)為企業做好后續工作指明方向
為推動企業更快更好開展碳市場工作,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指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帶動全行業能力提升,包括:鼓勵采取技術手段,實現計量器具和檢測設備采集終端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平臺的對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強煙氣二氧化碳排放自動監測技術的應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強樣品自動采集與分析技術應用,采取創新技術手段,加強原始數據防篡改管理。
三、鋼鐵企業應對碳市場工作建議
基于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新形勢,鋼鐵企業須高度重視,主動應對新挑戰、把握市場新機遇,一是切實夯實數據質量管理,積極推動建立數據內部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制度、健全完善原始憑證和臺賬記錄管理制度,持續提升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能力;二是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切實摸清企業自身碳排放家底,完善碳排放管理組織機構,提升精細化計量水平,夯實人才隊伍,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體系,通過推動低碳轉型工作實現合理控制履約成本;三是系統增強低碳競爭能力,鋼鐵行業是構建完善綠色低碳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是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應充分發揮率先納入碳市場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有效激勵和引導行業上下游各類主體參與及踐行碳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