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冶金規劃院 供圖

圖為會議現場
3月22日,以“謀篇定策‘十五五’ 低碳轉型譜新章”為主題的2025(第十六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京召開,政府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攜手擘畫鋼鐵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新藍圖。會議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青拓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鋼 (集團) 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中新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遼寧澎輝鑄業有限公司支持。
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作開幕致辭。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干勇,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石曉鵬,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干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分別做題為《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走深向實做優》《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支撐鋼鐵高質量發展》《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 扎實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創新轉型 提質增效 邁向高端 鑄造江蘇鋼鐵行業發展新優勢》《全球鋼鐵行業發展形勢與低碳轉型進展》的主題報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肖邦國,副院長管志杰主持會議。

圖為姜維
姜維指出,2024年是鋼鐵行業深度調整的一年,符合時代特征的一系列新情況、新挑戰、新機遇不斷出現,其中最根本的、影響全局的、決定未來的,是鋼鐵消費結構和消費總量的急劇變化。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是中國鋼鐵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供需失衡是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面對危機如何應對,如何轉危為機、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政府、行業和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深入思索的重大問題。
對于鋼鐵行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姜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切實關閉新增產能入口,盡快暢通落后產能退出渠道,建立產能治理新機制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一招。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國家控產、行業自律減產都是權宜之計。只有通過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基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取消產能指標交易,關閉新增產能入口,暢通低效產能退出渠道的綜合施策,才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二是堅持科技創新,深耕細分市場,通過為更多專業用戶提供更加專業產品,實現更高附加值。面對供需失衡、同質化競爭,企業應通過持續技術創新開展差異化競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實現更高附加值鋼鐵材料的供給能力,增強企業綜合比較優勢,要堅持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裝備技術進步和加強產業鏈協同。三是堅持綠色低碳轉型,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要切實夯實數據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統增強低碳競爭能力。

圖為李毅中
李毅中分析指出,目前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仍面臨系列挑戰,自上而下的貫徹力度大、進展快,自下而上的積極性、主動性還需進一步提升。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著力點要深入到生產制造的核心部位,還應加快推動數字化、綠色化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他同時強調,當今市場競爭更多體現在產業鏈供應鏈,工業數字化轉型要由企業擴展到產業鏈供應鏈,同時,還要重視控制投資、降本增效、節能降耗,要重實效、不過分追求“先進”,算好投入產出賬,并要破除壁壘、數據共享,筑牢數字化基礎。

圖為干勇
干勇闡述了全球能源資源的格局演變、低碳冶金技術的需求形勢以及人工智能對材料研發的重塑效應,并提出工業化后期我國低碳冶金技術發展路線。他強調,鋼鐵行業已呈現工業化后期下降趨勢的規律化特征。支撐鋼鐵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從戰略層面推動產業深化變革、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應著力建設鋼鐵聯合生產運營一體化智能平臺,以人工智能的場景創新優化產業結構,以市場化、平臺化推動全產業鏈創效能力。同時,還要保障資源供應鏈安全,布局“南北兩方開礦”,加大與周邊國家資源合作,打造礦產資源“朋友圈”。

圖為逯世澤
逯世澤對于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市場下一步工作開展,他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建議早動手、早準備,降低企業碳排放水平,為進入全國碳市場打好基礎。二是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應嚴格遵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各項配套制度;真實準確及時報送數據,開展關鍵參數月度存證、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額清繳配額。三是加強企業能力建設。要高度重視數據質量管理,制定履約策略;組建專門的人員和技術團隊負責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礎能力;健全統計核算體系,提升計量水平。

圖為石曉鵬
石曉鵬指出,目前,蘇南特鋼材料集群在產業規模全球第一、科技創新實力強勁、優質企業不斷涌現、數智賦能走在前列、產品競爭優勢顯著5個方面具有典型成效。展望未來發展,他表示,江蘇作為鋼鐵大省、特鋼強省,將繼續強化土地、能源、環境、數據等要素保障,持續推進創新攻關、深化產業數智賦能、梯度培育優質企業、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大力度推動蘇南特鋼材料集群高質量發展,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萬億級產業航母,為全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蘇南力量。

圖為鐘紹良
鐘紹良從供需兩端系統梳理了近年全球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并就未來全球鋼鐵市場變化進行預判。他表示,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已開始崛起,從中長期來看,全球鋼鐵需求仍有增長空間,但需求結構可能發生變化。同時,他認為全球鋼鐵行業的減碳形勢仍不容樂觀。新一代的革命性低碳鋼鐵生產技術正在研發中,大規模投入應用預計需要較長時間,全球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短期內或將出現減速跡象。他強調,“綠鋼”的定義需要統一引導和監管。比“綠鋼標準”更重要、更基礎的課題,是不同國家、地區、企業的鋼鐵碳排放水平的核算和核實,需要一套全球統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會上,青拓集團有限公司不銹鋼研究院院長江來珠,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振剛,河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毅仁,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孫茂林,山西晉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天福先后做企業經驗交流。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處副處長 (主持工作) 高升作主題報告。

圖為肖邦國主持

圖為管志杰主持

圖為會議現場
來自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有關領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世界鋼鐵協會等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的嘉賓,地方政府部門有關領導,以及近百家鋼鐵企業及鋼鐵產業鏈企業、技術公司、金融機構的代表近400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