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濟南市氣象臺發布暴雪紅色預警,呼嘯的北風裹挾著密集的雪粒,短短數小時內便將天橋區覆蓋成一片銀白。面對極端天氣的突襲,中國五冶天橋區王爐北辛安置房項目部迅速響應,啟動抗冰雪應急預案。項目負責人魯周航一聲令下,“抗雪救災突擊隊”30分鐘內完成集結,這支由黨員先鋒、青年志愿者組成的隊伍,既是工地安全的“守護者”,也是城市血脈的“疏通者”。
破冰而行:用“五冶溫度”融化寒冬堅冰
行動中,項目團隊兵分兩路。一組由技術骨干帶隊,對塔吊、腳手架、深基坑等高風險區域展開“急診式”排查,僅用1小時便完成全工地安全隱患整改;另一組則調配裝載機、融雪劑等物資,將除雪范圍從工地大門延伸至周邊市政道路。與此同時,青年志愿者主動請纓成立社區支援小分隊,帶著鐵鍬、掃帚奔赴共建社區,一場“保民生、護安全”的雙線戰役就此打響。
在社區主干道上,志愿者們的身影成為風雪中最溫暖的風景。他們采取“機械+人工”聯動作業模式:裝載機轟鳴著推開厚重積雪,青年員工揮動鐵鍬將冰層斬成碎塊,女同事則細致清掃人行道殘雪。針對車輛出入口、臺階坡道等易滑區域,團隊創新采用“三步法”——先撒融雪劑加速融化,再用鐵鏟鏟除結冰,最后鋪設防滑草墊,確保每一寸路面安全無虞。
黨群同心:以“共建力度”織密民生網絡
此次行動中,“黨建+社區共建”機制發揮關鍵作用。項目部提前與街道辦、業主建立應急聯動群,通過網格化管理精準定位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需求。在清雪過程中,黨員突擊隊的亮黃色馬甲與志愿者藍工服交相輝映,形成“黨員帶頭、青年響應、群眾參與”的協同格局。
“我們不僅是鋼筋混凝土的構筑者,更是城市溫度的傳遞者。項目部已與周邊3個社區簽訂共建協議,定期開展安全培訓、設施維護等志愿服務,這種深度融入社區治理的模式,使得央企資源與居民需求實現無縫對接。”支部書記謝明洪表示。
風雪鑒真章:用“專業厚度”詮釋央企擔當
在這場與風雪的較量中,五冶團隊展現出過硬的專業素養。工程技術部利用BIM技術模擬積雪荷載對臨時建筑的影響,提前加固工棚12處;安全員運用智慧工地系統實時監測道路結冰情況,通過電子圍欄提示風險區域;物資組則根據氣象預報科學調配資源,確保融雪劑、防滑鏈等物資精準投送。更令人動容的是團隊的責任延伸意識。在完成既定任務后,志愿者們自發擴大服務半徑,為紅線外道路搭建防滑通道。這種“多做一步、多想一層”的態度,讓居民真切感受到“央企就在身邊”。
社區居民送來的感謝信中寫道:“風雪再大,抵不過五冶人的擔當;天氣再冷,凍不住央企人的真情。”這場除雪行動,不僅疏通了城市脈絡,更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梁。正如項目老黨員金昌友在總結會上所說:“鐵鍬鏟除的是冰雪,積淀的是信任;汗水凝結的是責任,綻放的是初心。”
中國五冶天橋項目團隊以雪為令、迎寒而戰,用專業與溫情在冰天雪地中開辟出一條條“暖心路”。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央企建設者,既能筑起高樓廣廈,亦能守護萬家燈火。這場風雪中的逆行,不僅是對“奉獻、友愛、互助”志愿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層的璀璨綻放。當春風拂過清理一新的街道,那些“五冶藍”上的冰晶,已然化作城市記憶中最溫暖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