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打造品質工程,一石一木構筑幸福家園。中國五冶濟寧市任城區李營街道駐地七村(城邊村)升級改造項目作為任城區重點民生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6.5萬平方米,涵蓋26層住宅2棟、18層住宅8棟及商業、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將惠及近千戶居民,大幅改善人居環境,助力濟寧北部區域經濟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強勁動能。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環保壓力大等多重挑戰,五冶團隊以鐵軍精神迎難而上,書寫了一曲攻堅克難的奮斗贊歌。
鐵軍破局:18個月工期的極限競速
2024年5月5日,中國五冶李營駐地七村(城邊村)升級改造項目辦公大樓率先落成,中國五冶的旗幟在工地上迎風飄揚。從這一天起,項目團隊以“戰時狀態”進駐現場。6月15日,經公司審批通過的策劃工期18個月正式下達,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全面打響。
工期優化最核心在于工程精心的策劃,工程初期項目管理團隊連續15天晝夜鏖戰,運用BIM技術優化場地布置和施工流程模擬,對分包施工面科學劃分,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為前提下,有效利用人材機資源的周轉,合理增加作業面和高效工序穿插,讓工期得到有效壓縮,夯實了項目以先進合理工期18個月交房目標的可行性。
嚴格的工期過程管控是工程履約的實力保證。2024年10月23日,濟寧市啟動“重污染天氣II級應急響應”,全市澆筑作業被迫暫停。彼時,項目正全力沖刺11月10日的“正負零”節點。項目施工經理謝玉龍果斷決策:“停工不能停擺,地庫班組全員轉戰樓棟施工!”連夜600名工人轉移作業面,爭分奪秒推進非澆筑工序。11月5日上午8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解除,一場“混凝土閃電戰”旋即展開:26輛商混車與4臺長臂泵車協同作業,工人兩班輪換、設備24小時運轉,單日澆筑量突破2000立方米。最終,“正負零”節點提前5天告捷。業主單位在現場觀摩后稱贊道:“這場正負零節點搶工完美展現了五冶團隊戰斗實力!”
堅守匠心:質量技術人的生命線
對于項目管理,質量就是工程人生命線,而技術是這根生命線的守護者。中國五冶李營七村項目質量技術團隊,用行動詮釋了這一信條。
2024年6月,主樓地下開挖工程遭遇復雜地質難題。為了保證地下工程的施工質量以及基礎開挖的安全,項目總工孫南與技術團隊經過多次方案計算研究,最終通過“分層盆式開挖+土釘墻支護”方案。技術人員結合BIM模型分析受力,通過土方平衡和調整開挖路線,有效地控制了基坑邊坡的變形,既保障安全,又大幅降低項目施工成本。
在地庫面密肋梁板結構施工階段,項目質量技術部對密肋梁板模殼施工方案進一步細化,為了提升地庫頂板的澆筑觀感質量,嚴格把控模殼原材的進場驗收,同時對模殼強度、承載力、變形實行組裝前試驗,通過技術交底和過程嚴格驗收,使模殼平整率誤差小于2毫米。最終3.15萬平方米地庫密肋梁板澆筑量一次性驗收合格,監理和業主單位對觀感質量評定為優良。
同樣的案例還有不少,從項目原材工序驗收,到新材料CL復合保溫體系 、ALC墻板的應用,再到PC構件高精度安裝技術研發,項目質量技術團隊始終把“堅守生命線”的責任標準落實到行動中。在區政府重點工程質量檢查時質監部門李長江工程師點評說:“中國五冶把產品的質量意識貫穿到每個細節,不愧為國之央企的“毫米匠心”的展現!”
智慧建造:智能+綠色施工創新增效
在李營七村項目,“智慧工地”的標簽無處不在。走進項目的智慧工地大門,智慧考勤系統正在高效地通過人臉識別自動錄入實名制“數字考勤”表,這是李營七村項目全面貫徹政府保障農民工權益政策要求,有效落實“民工考勤及工資”管理制度的新舉措。在這里所有民工從進入工地那一刻起,從身份識別到考勤統計,再到工資發放,全程高效無縫對接。
高聳的塔吊“天眼”安全監控系統360度視角,是公司最新推出的安全隱患大數據監控系統,為項目安全生產部門實時傳遞現場違規和安全隱患照片,各類安全隱患第一時間傳遞到監管責任人,從隱患發現到隱患通報整改,從常規管理的1-2個小時縮小到5-10分鐘,極大地提高了現場生產的安全性,提高了班組人員“不安全不生產,有隱患即消除”安全意識。
項目施工現場的環保監測大屏上,PM2.5數值始終穩定在45微克/立方米以下——這得益于現場環保自動監測+噴淋系統+移動霧炮車降塵。通過實時監測監控,當施工現場某處空氣揚塵數據到達預警值后,噴淋系統與移動霧炮車對附近區域進行快速輔助降塵,提高降塵效率的同時節水30%。類似投入還有現場太陽能智能夜間照明,工人生活區空氣能供熱,新能源電動搬運車等。
新型綠色建造新科技的嘗試與應用給為項目發展注入智慧節能、綠色增效的新動力。
民心共筑:民生托付的溫度答卷
“民生工程的高度,始于人心的溫度”這一信念貫穿項目團隊始終。李營七村駐地項目區域內,68歲的村民孔令山因與村委賠償事宜拆遷遲遲不能和解,其舊房孤懸工地。項目工程部召開村民舊宅保護專題會,保證村民舊房宅基前扣近3米無安全風險,為其專門搭設防墜網,防護隔離墻,同時確保水、電、交通不受影響。在基坑開挖時,專人監測其邊坡安全。項目部得知其兒子失業在家,主動聯系安排其在勞務隊雜工班組工作,并將老兩口的小賣部遷至工人生活區。最終,孔令山主動向拆遷辦提出拆遷。事后村委會、鎮拆遷辦王主任表示:“五冶團隊用真心化解民生難題,為我們政府和百姓做了件暖心的實事!”
“項目開放日”是中國五冶濟寧團隊與業主、政府為村民打造的另一個民生熱點,每月項目部固定日期向群眾開放綠化整潔的辦公區、工序榜樣、材料展示區、安全體驗館等開放點,贏得廣大群眾的點贊。村民代表張大林在現場逐個用卡尺測量防水卷材、水電管材后連連稱贊:“4毫米厚度零負差,這品質比商品房還扎實!”項目部還主動邀請甲方業主和村委會代表現場“挑刺巡查”,悉心聽取各方意見,將百姓、政府關切的民生想法逐項落地。如今,“我家住在五冶建的樓”已成為李營街道最自豪的宣言。
標桿鑄就:裂變發展的新高度
自2017年濟寧南楊莊棚改項目起步,一路走來,中國五冶濟寧團隊先后完成南楊莊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濟寧運河西路項目、張莊片區城邊村改造項目、河北五里營棚改項目等工程,累計產值超30億。其中舉辦過省、市級建筑標化觀模工地各1次,榮獲中國冶金行業優質成果獎2次,省、市優質結構工程各1次,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大賽一等獎1次,獲上海市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成果一類成果1次,獲中冶集團優秀黨支部和先進個人各1次,一人獲濟寧市五一勞動章,這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榮譽凝聚著這個團隊每一位員工的熱血和激情。
從城市暴雨搶險到社區疫情堅守,從行業標桿觀摩工地到春節48小時復工達標,從BIM技術管道預演碰撞到IPS外墻保溫體系技術施工創新,每一處亮點都是中國五冶濟寧項目團隊用行動在詮釋:真正的城市建造,不只是樓層的拆建疊加,而是用實干的溫度熨平發展的褶皺,用匠心的精度打造民生的質感。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片嶄新的建筑群,一定會再次映出中國五冶濟寧團隊用青春和熱血書寫的行業新高度。
目前,李營七村項目10棟主樓已完成15層,二次結構及外墻已經開始穿插作業,單日高峰用工人數已達800多人。項目團隊在工程例會上誓言:“我們將始終貫徹‘現場決定市場’的理念,用精品工程贏得百姓口碑,為濟寧城市更新書寫好五冶答卷。”
曾經“廢墟中的城邊村”,如今正在蝶變為現代化宜居社區。當萬家燈火點亮新居時,這片土地銘記的不僅僅是五冶濟寧團隊的奮斗足跡,更是一個大國央企承諾與民生溫度的時代故事。(曹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