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榛
近日,在山信軟件“搶訂單、創效益、保目標、多增盈”主題勞動競賽頒獎儀式上,該公司兩個項目團隊獲得12萬元獎勵。在熱烈的掌聲中,作為山信軟件日照自動化分公司市場開發獲獎團隊代表,身披綬帶、上臺領獎的李興旺開心地笑了。
“寒冬”走上市場路
“世上沒有救世主,鋼鐵行業‘寒冬’時期,我們唯有開拓外部市場,積極施行自救。”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照自動化分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有色金屬冶煉領域。
在調研了鋁、銅、鎳、鈷、鈦、鎂等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后,他們發現這些行業自動化設備普及率低、生產效率低。于是,在廣泛摸底的基礎上,該公司成立項目組,跨越幾千公里,來到大山深處,與陜北某有色金屬廠進行深度交流,開始了艱難的市場開發之旅。
“當時,現場幾乎都是人工操作,生產自動化水平低,職工勞動強度大,再就是安全防控手段不足。”山信軟件日照自動化分公司職工張建坤介紹。
“這里大有可為,我們要努力改變他們的工作環境。”2003年11月份,項目組成員正式進駐該廠,開始技術研發。
時值冬天,大山深處異常寒冷。大家每天頂著凜冽的寒風,吃食堂、住宿舍,看現場、做方案,忙得不亦樂乎,儼然成了有色金屬廠的“編外”職工。
正當項目組成員摩拳擦掌,想要打造一個自動化智能工廠時,客戶突然回應說只想改造焊接車間,預算只有70萬元,這給大家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一舉解決行業難題
“以前也有多家自動化公司來我們廠改造,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其間,60萬元一臺的清渣機我們就買了6臺,結果根本不能用,現在還放在倉庫里呢!”該廠負責人忿忿地說。
面對客戶的心灰意冷,是簽了小單干完就走,還是繼續努力爭取大訂單?項目組將情況向上反映,山信軟件全力支持干大項目。日照自動化分公司“技術大拿”李興旺迅速趕到項目組,要求大家頂住壓力、拿出實力,按照預定計劃開展工作。
隨后,李興旺著重了解了這個有色金屬廠的實際狀況,帶領項目組全面展開前期方案設計。針對10多個生產工序的近百項改造難點,他們高質量地做出了方案。
其間,項目組了解到還原爐裝料清渣工序生產效率低、職工勞動強度大,是公認的行業改造“痛點”。客戶曾邀請自動化技術專家為其解決這個難題,幾度攻關都沒有成功。“希望你們能攻克這個難關,不僅解決我們廠的技術難題,還一并除掉我們行業的‘頑疾’。”該廠負責人說。
說干就干,項目組成員白天進行現場觀察,分析問題原因,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晚上回到宿舍,大家上網查閱資料,“移植”冶金行業經驗,改造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歷時50天,項目組開發出了最新的改造技術,解決了裝料清渣工序的多個控制難點問題,設計指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聽取了山信軟件項目組設計方案匯報后,該廠負責人雖然給予整體認可,但對諸多工程細節還存有疑問,項目開發一度按下了“暫停鍵”。
簽下首個“大訂單”
“真是不可理解,我們攻克了行業難題,他們為啥還不簽約?”面對工作不順,項目組成員心情郁悶。
“之前這個企業改造‘踩過坑’,沒有十足把握很難直接簽約。他們說有些細節搞不明白,我們可以用動畫的形式,模擬設備運轉過程,使他們能直觀感受到改造前后的巨大變化。”張建坤提出了解決方案。
10天過去了,項目組成員拿著連夜趕制的仿真動畫,展示給該企業負責人。“真是好極了,這樣一改造,工廠的變化太大了!”客戶十分激動,對項目組成員的辛苦付出深表感謝。
項目組趁熱打鐵,再次與該企業技術團隊進行詳細溝通,最終雙方就智能工廠全流程解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項目順利簽約,合同額比預期高了10倍。至此,山信軟件拿下了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改造的首個“大訂單”。
據了解,該項目采用工業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有色金屬冶煉傳統企業進行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人力成本下降30%以上,綜合能耗降低5%,企業產能提升8%,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
“這才是我們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正確方向,希望山信軟件能夠盡快把方案落地,政府會大力支持!”當地一名副市長看了方案后興奮地說。
隨著第一個有色金屬廠改造項目合同簽署,山信軟件在該行業逐漸聲名鵲起。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有5家有色金屬廠與山信軟件進行了商務接洽。
“我們要持續推進營銷改革,強力開發外部市場,打造技術高超、能征善戰的項目團隊,為山鋼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山信軟件黨委書記、總經理范鹍表示。
《中國冶金報》(2024年11月1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