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共同踏上一場探索之旅,聚焦一個在綠色低碳與數字化轉型領域實現重大飛躍的基礎設施典范——煙臺萬華化學的海水淡化項目。該項目不僅成功應對了煙臺市面臨的水資源緊缺挑戰,更以其“黑屏操作、無人值守”的先進設計理念,成功入圍了2024基礎設施數字化光輝大獎賽,樹立了海水淡化工廠數字化創新的標桿。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剖析這一項目,見證數字化如何在海水淡化領域綻放異彩!
項目背景:黑屏操作、無人值守的海水淡化工廠
煙臺市,位于中國山東省東部,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但卻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煙臺的年降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而且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0%。幸運的是,煙臺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1071公里的海岸線帶來了豐富的海水資源,這為海水淡化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萬華化學(蓬萊)有限公司30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坐落于東方神話發源地—煙臺市蓬萊區。項目建成投產后(一期)可為蓬萊提供9000萬噸/年的淡水資源,有效解決整個工業園區生產用水問題。同時還將向煙臺市生活管網供水,保障煙臺市源源不斷的淡水資源供應。
這還是一個綠色低碳智慧海水淡化工廠。本項目采用自動化黑屏操作系統,通過高度智能化的程序編寫及硬件配置來實現全廠區、全流程無人值守的運行方式,為中國首家采用黑屏操作的海水淡化工廠。它還有效利用建筑物屋頂空間布置8000平米光伏板,使用綠色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萬噸。
面臨的三大挑戰
但是,這樣一個標桿智能工廠項目的設計建造卻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嚴苛的地質與施工環境
海邊的地質條件差,埋地管道、架空電纜和復雜的管線布局,增加了設計和施工的難度。如何克服復雜的地形與管道布局,確保施工順利進行,是一個大挑戰。
新工藝的應用與設備協調難題
該項目采用了串級海水淡化新工藝,涉及復雜的工藝流程和大量非標設備,如何協調這些設備與系統,確保工藝流程順暢高效,是項目設計中的另一個難題。
全廠BIM協同設計的復雜性
該項目首次采用全廠BIM協同設計,涉及10個專業團隊的參與,專業跨度大,且不同專業使用的軟件工具不同。如何保證各專業團隊之間數據的準確交換和設計的順利對接,成為一大挑戰。特別是,在海水淡化工藝中涉及大量非標設備和復雜的工藝流程,如何在BIM平臺上整合這些信息,并進行有效的協同,是項目初期的一大難題。
數字化創新,推動高效實施
這些挑戰難不倒數字化創新先鋒。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Bentley平臺為基礎,自2021年開始系統研究海水淡化廠BIM設計實施體系,解決了BIM建模、BIM出圖、BIM算量、BIM分析計算、BIM設計協同及設計數字化交付等BIM實施問題。根據不同專業設計需要,構建了項目BIM實施體系,解決BIM設計質量、效率和技術場景等問題。
在本項目中,項目團隊全程貫徹了“標準是支撐、模型是基礎、協同是關鍵、數據是核心”的設計理念。
各專業設計過程中統一采用ProjectWise作為協同平臺開展數據傳遞、模型分裝、模型總裝、設計復核、設計審查和設計成果交付,保證了信息的及時性,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各專業軟件數據交換問題,積極開發數據轉換插件,從而實現各專業最終輸出文件格式統一為dgn,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對整個廠區地坪進行建模,采用OpenPlant軟件建立各專業管道、設備模型,利用ProjectWise協同平臺進行各專業模型總裝,并進行管道碰撞檢查,保證各專業管道路由更加合理,減少后期施工修改。
BIM技術的應用效果:提升效率、保障安全
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間,組織生產人員近60人,另配備10名專職BIM技術研究人員,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項目設計建造中,最終帶來了顯著的效益:
提高協同效率
各專業團隊通過ProjectWise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和模型協同,設計效率提升了70%。整個項目的設計工作實現了高效協同,減少了信息孤島,提高了跨部門的協作能力。
縮短設計工期
采用統一的建模標準,基于dgn格式進行模型檢查和碰撞檢測,使得設計周期縮短了50%以上,快速推進了項目的整體進度。
提高設計質量
BIM技術提前發現了247處設計優化點,并及時優化,降低了工程浪費,節省了10%的材料成本。同時,通過全廠BIM模型與業主方進行設計優化,提升了項目的長期運營效果,減少了二次改造需求,設計質量提升了80%。
保障系統的安全性
項目采用OpenFlows HAMMER對高壓管道進行水錘計算分析,采用AutoPIPE對高壓管道進行應力分析,優化支吊架布置,保證系統在投入運行后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信息共享與優化
在設計、施工和運營階段,項目團隊積極與業主方、施工方共享模型數據,充分考慮后期運維,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也為未來的數字化智慧海水淡化廠奠定了基礎。
結語:數字化驅動海水淡化未來
煙臺萬華化學海水淡化項目的成功實施,充分展示了數字化技術如何賦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范例。讓我們一起期待,在數字化與綠色技術的加持下,更多的海水淡化項目將為全球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