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節能降耗已成為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重慶鋼鐵能源環保部發電車間作為該公司能源管控的重要單位,肩負著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生產能耗的重任。其中,鋼軋余熱工業新水耗一直是衡量車間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水平的關鍵指標,如何控制好該項指標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標。
死盯能源成本,盯死降本漏洞
工業新水耗是衡量發電效率的“生態晴雨表”。過去,車間每生產度電需消耗8.63kg工業新水,這一數據如同一道警示線,映射出資源利用的粗放模式。“我們要‘死盯、盯死’能源成本問題。”發電車間主任周宏強調。
對此,運行班組展開了一場“地毯式”排查。聚焦“節能降耗、降本增效”主題,深挖生產、設備問題6項,輸出改進清單7份,形成“余熱利用優化”“水系統零泄漏”等專項行動計劃。
在轟鳴的機組旁,他們發現冷卻塔風機頻率與負荷匹配度不足,導致冷卻效率低下;循環水池因補水閥開度過大,清水與濁水混合溢流,管道接口處的“跑冒滴漏”如同無聲的傷口,每滴水的流失都在侵蝕企業效益。
技術+管理,激活節能“雙引擎”
發電車間以“零容忍”態度整治設備頑疾,對多處滲漏點采用高分子密封技術徹底封堵,班組員工根據環境溫度與機組負荷動態調節冷卻塔風機頻率,循環水泵啟停,使冷卻效率提升18%;根據當前實時水質,精準調控補水閥及排污閥開度,補水量,溢流量減少70%。
技術落地離不開人的能動性。車間積極推行“三級聯動”培訓機制,“師帶徒”“手把手”傳授設備維保訣竅,新員工“一對一”跟崗實訓;每周“人人上講臺”上,班組成員輪流分享優化案例;每月在班組內公示能耗數據,激發全員“比學趕超”的熱情。
百日攻堅,新水耗再降6%
歷經100天的攻堅,強化生產管網閥井,消除用水工藝的跑冒滴漏。
2025年1月底工業新水耗降至8.11kg/kWh,同比上月降幅達6%,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每一位班組成員的辛勤付出。
2025年,發電車間將以此次成功實踐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能源管理系統建設,不斷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同時,積極探索余熱回收等新路徑,充分挖掘能源利用。(文明剛 武芳 唐小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