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章利軍 通訊員 姚思源
2024年12月份,由馬鋼牽頭組織的安徽省科技攻堅項目——薄規格高性能無取向硅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啟動會召開。該項目順利實施將為安徽省加快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之都、建設萬億元級汽車產業集群注入強大動力,有望形成產業發展合力,進一步提升安徽省重點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技術進步與產品升級,為安徽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只是馬鋼在2024年強化高端化戰略加速搶占市場的一個縮影。
瞄準新型冷軋耐候鋼抓緊研發——
2024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生存成本壓力,馬鋼技術中心聚焦現場和市場,瞄準新型冷軋耐候鋼領域加緊研發,大力實施創新力和產品力提升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為了滿足中車集團160千米/小時低速動車升級換代及相關出口需求,馬鋼技術中心冷軋產品研究所承擔了新型冷軋耐候鋼的研發任務。在推進技術創新的基礎上,該技術中心高度重視工藝的優化、固化,制訂了詳盡的試制計劃,并經過多次調整最終確定了最優的生產工藝。這項先進的生產工藝不僅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還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為項目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技術中心還深入客戶端開展EVI(供應商前期介入)服務,準確識別產品應用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設計。經過多次試驗和優化,其最終成功實現了冷軋高耐候鋼Q350EWL1穩定批量供貨,并將綜合成材率平均提升了0.4個百分點,實現噸鋼降本24元。
國內最大翼緣寬度重型H型鋼成功下線——
前不久,馬鋼長材事業部重型H型鋼產線傳來好消息,該產線順利軋制出低合金500毫米×500毫米×25毫米×25毫米規格重型H型鋼,性能指標和尺寸精度均達到目標要求。這標志著馬鋼成為國內首家,也是全球第4家具備該極限翼緣尺寸重型H型鋼生產能力的企業。寬翼緣重型H型鋼主要應用于高層建筑、鐵路橋梁、航站樓和海洋工程等領域,屬于H型鋼中的“明星”產品,具備良好市場前景。其中,500毫米×500毫米規格重型H型鋼在國內型鋼市場尚屬空白,未來有望成為目前普遍使用的400毫米×400毫米規格H型鋼升級替代產品,潛在市場容量較為可觀。2020年4有28日,馬鋼建成了國內首條(國際第五條)重型H型鋼生產線。該產線以生產超寬、超厚熱軋重型H型鋼為主,截至目前已開發出200多個獨有規格產品,在高端型材產品領域持續引領行業發展方向。據馬鋼長材事業部型鋼工藝首席工程師張文滿介紹,此次軋制的產品比之前生產的最大翼緣尺寸增加了25毫米。為了與世界先進鋼企比肩,進一步拓展重型H型鋼產品的品種規格,馬鋼生產技術人員全身心投入攻關。為了不影響正常的生產組織秩序,馬鋼型鋼團隊前期反復推演模型,在維持現有設備投入的前提下,采用現有BB5斷面連鑄坯作為原料,充分利用軋線設備,突破軋邊機的深度值間隙,并改變軋機軋制規程設計,反復進行模擬測算,最終使產品翼緣寬度滿足目標要求。目前,馬鋼已具備該產品小批量供貨能力。
4項新產品通過專家鑒定——
2024年底,馬鋼自主研發的18CrNiMo7-6細晶粒窄淬透性滲碳齒輪鋼、Q350EWL1動車組用冷軋高耐候鋼、S450J0建筑結構用高強寬翼緣熱軋H型鋼、GL-1250高寒地區鐵路客運高強韌機車車輪4項新產品順利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馬鋼在高端鋼材領域的研發實力得到鑒定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為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增強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不久前召開的省級新產品鑒定會上,馬鋼項目組詳細匯報了4項新產品的研制過程、技術特點、生產工藝及性能指標,并展示了實物樣品及檢測報告。其中,18CrNiMo7-6細晶粒窄淬透性滲碳齒輪鋼通過微合金化成分控制和電磁攪拌工藝優化,達成了窄淬透性帶寬和細晶粒度目標,有效解決了大模數齒輪晶粒粗化和大規格鑄坯中心偏析等難題,相關技術已獲得5項發明專利授權,技術屬國內領先水平。Q350EWL1動車組用冷軋高耐候鋼采用了先進的低碳高鉻微鎳微銅合金成分體系,并通過熱軋控軋控冷協同冷軋熱處理工藝,獲得了高耐蝕性和高強塑性的優異性能,相關技術獲得4項發明專利授權,引領了國內高耐候鋼技術的發展方向。S450J0建筑結構用高強寬翼緣熱軋H型鋼通過優化合金成分設計、改進生產工藝,顯著提高了產品的強度和塑性,解決了寬翼緣外形尺寸超差的問題,產品具有高強度、寬翼緣、厚度大等特點,可顯著縮短下游應用工藝流程,相關技術獲得2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市場前景廣闊。GL-1250高寒地區鐵路客運高強韌機車車輪作為馬鋼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又一項新產品,在高寒條件下具有高強韌綜合性能,相關技術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其卓越的性能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進一步鞏固了馬鋼在高端輪軸市場的領先地位。
《中國冶金報》(2025年01月0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