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杜笑 報道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伴隨著國際環境、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的加速變革,我國鋼鐵行業迎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向新而行、以質取勝是邁向鋼鐵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鋼鐵產業鏈各類市場主體如何適應行業新形勢、新趨勢?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冶金報》記者對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永繁,就冶金建設企業助推鋼鐵行業邁向新征程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永繁
《中國冶金報》記者:剛剛過去的2024年,面對全球市場供需失衡、鋼材消費強度下降等挑戰,鋼鐵產業鏈積極作為、主動求變,保持了平穩發展,顯示出強大韌性。2024年,中國五冶集團在冶金建設方面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朱永繁:作為有著70余年光榮歷史的冶金建設國家隊,冶金建設是中國五冶的傳統優勢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國五冶集團堅持深耕冶金工程市場,充分發揮行業領先的技術、管理、資信和服務優勢,竭誠為鋼企提供全流程、全產業鏈優質服務,以“嚴苛態度、超高標準”全力打造高品質現場,取得了一定成績。中國五冶集團承建的首鋼遷安高端硅鋼項目、邢鋼轉型升級搬遷改造項目在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提前完成關鍵工序節點,贏得業主和當地政府高度贊譽;在國能西來峰公司搗固焦升級示范項目、貴州美錦六枝“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等綠色高端焦爐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五冶集團通過業內獨有的耐火材料智能管理平臺、爐體平層砌筑三維動態控制技術、“6S”爐體平層砌筑技術攻克施工難題,又好又快完成項目建設,為當地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注入了新動能,五冶“全國焦爐之冠”金字招牌更加響亮。

中國五冶集團承建的國家能源西來峰公司搗固焦升級示范項目(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在冶金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的同時,中國五冶集團堅持聚焦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圍繞冶金工程智能、綠色、快速建造,加力開展以中國中冶“181計劃”為代表的高端技術研發,已取得多項進展,由中國五冶集團牽頭研發的耐火材料砌筑機器人已完成耐火泥漿、運行動作試驗,研發了視覺定位、泵送控制、抓取控制等系統軟件,未來產業化后,將顛覆傳統焦爐建造技術,引領冶金焦化工程邁向智能建造新階段。

中國五冶集團打造的寶鋼條鋼產品結構優化改造項目(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在冶金綠色低碳建造領域,中國五冶集團傾力服務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加大裝配式、模塊化建造技術研發力度,焦爐裝配式建造技術進入構件試驗階段,C型料場T型高架平臺結構裝配式關鍵技術、焦爐大跨度永久性環保大棚建造技術等科技成果經專家評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為鋼鐵產業節能降碳提供五冶方案。

中國五冶集團打造的貴州美錦六枝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一期1號焦爐出焦(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在冶金智慧運維領域,中國五冶集團聚焦鋼鐵產線運維的難點堵點,自主研發了業界領先的“數理機理雙驅動預測性維護技術”,成功攻克關鍵設備低成本大規模接入、早期預警和精準診斷等行業難題,可為冶金及工業企業提供覆蓋監測、診斷、預警、壽命預測的“AI+”智慧運維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該成果已通過省部級權威鑒定并實現示范應用,模型綜合準確率為93%,設備非計劃停機率降低40%。

中國五冶集團打造的首鋼遷安新能源汽車電工鋼項目(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2024年,中國五冶集團在冶金建設領域榮獲中國安裝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學技術獎11項,全國冶金行業優秀工程質量成果獎18項,新增授權專利59件,冶金建設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中國冶金報》記者: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冶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能否再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中國五冶集團整體發展情況。
朱永繁:中國五冶集團近年來步入高位高速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十四五”以來累計實現新簽合同額5502億元、營業收入3183億元、利稅172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大幅跨越式增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99%,企業凈資產四年翻了一番?!笆奈濉逼陂g,公司年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0.56%,在全國所有建筑央企子企業中名列前茅,人均產值為1151萬元/年,人均勞動生產率93萬元/年,位居全行業先進水平,企業綜合實力、形象聲譽顯著提升,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五礦、中國中冶頭部企業,成都建筑業首強企業、四川骨干建筑企業榜首、西南建筑業龍頭企業,以及四川質量強省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名單中唯一上榜的建筑類企業和西南地區唯一獲評中誠信AAA信用等級的建筑央企。2024年,經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等單位權威評估,企業品牌價值達225億元。

中國五冶集團打造的武鋼有限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結構優化項目(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中國冶金報》記者:隨著鋼鐵行業進入“減量調整、存量優化”的新發展階段,將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面向未來,中國五冶集團將采取哪些舉措助力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朱永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鋼鐵產業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基礎產業,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作為“冶金建設國家隊”核心骨干力量,中國五冶集團將堅持以培育冶金建設新質生產力為抓手,不斷提高冶金工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建造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冶金建設主業再拔尖再拔高,堅定不移做到世界一流,切實擔負起助推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光榮使命。

中國五冶集團自主研發的冶金智能運維平臺(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一是強化科技引領,加力核心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同國內知名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全力推動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冶干熄焦爐施工與維護工程技術中心、智慧維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工程技術分中心等創新平臺做深做實,聚焦原料、焦爐、燒結、冷軋、煉鋼等重點優勢產品,逐個成立技術攻關團隊、課題小組,加快形成一批行業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冶金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成果轉化聚集地,以深厚的技術“護城河”鑄就強大核心競爭力。
二是堅持人才強企,培育行業領軍團隊。一方面,圍繞冶金科技創新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持續充實知名專家、博士等高端人才庫,著力鍛造一支行業影響力強,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善于攻堅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圍繞冶金工程綠色高效智造,培育一批懂工藝、善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為打造全過程高品質現場筑牢堅實基礎。
三是聚焦智慧運維,加速拓展冶金全流程服務新場景。在做強傳統優勢產品基礎上,我們將加大冶金及工業智慧運維“新賽道”的布局力度,以示范產線為依托,深度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手段,加快推動自身技術迭代升級和產業化應用,為鋼企提供覆蓋全流程、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運維綜合解決方案。
四是推動國際合作,持續輸出冶金建設的“中國標準”。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為我國冶金工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將加大 “走出去” 力度,以冶金工程國際標準化——焦化及燒結工程建造標準研究院為依托,推動焦化、燒結等冶金工程建造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應用,構建開放共享、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國際化標準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