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1月7日,昆鋼大紅山礦業井下340米原礦自動取樣機器人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和軟件開發,投入生產試運行。
此前,昆鋼大紅山礦業井下340米原礦取樣需由人工通過扶梯爬入卡車車廂內,按照取樣規范用皮尺測量礦車內原礦布點后,依次對車內礦石進行敲取或抓取樣品。若遇塊度較大、質地堅硬的礦石,人工取樣則相對困難,整個取樣過程操作繁重,存在高處墜落、車輛傷害、機械傷害等安全風險。
為置換井下“3D”(臟、累、險)崗位,大紅山礦業借助井下180米有軌運輸自動取樣機器人的成功經驗,自主進行了340米汽車衡原礦自動取樣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在取樣過程中,該機器人可根據礦石堆的形狀、大小和分布特點,自動調整取樣位置和深度,快速、準確地完成原礦采樣工作,實現自動識別分析選點采樣,使樣品更具有代表性,且能排除人為因素對取樣作業的干預,實現“清廉取樣”。
該機器人投用后,預計可置換現場“3D”崗位6人,降低了取樣人員粉塵、噪聲、高墜、車輛傷害等職業健康風險,有效提升礦業公司井下本質安全水平。 (陳民 葉成功)
《中國冶金報》(2024年12月03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