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常海濤 范俊慧
清晨6時的冬奧會場館內,“晝停夜啟”的技術開啟了“智慧節能”新模式;高層建筑的智慧供水系統,實時保持著頂層水箱液位均衡,并控制著補水設備的安全運轉;通信技術的運用實現了氫冶金設備的遠程點檢及操控……
這些充滿科技感的場景,正是張宣科技深入打造京津冀協同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示范的行動展示,也是以科技創新驅動多元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張宣科技持續破解“新賽道密碼”,以科技創新激發技術潛力,以“增值+”開拓市場空間,構筑“智慧檢修”多元發展新模式。
立潮頭,構建“智慧”檢修新生態
站在氫冶金電氣室不遠處,使用智能手機便可完成變頻器的日常巡檢工作。“新技術通過藍牙與變頻器設備連接,可實時檢測、分析現場設備運行狀態。”張宣科技檢修公司電控三工程部作業長夏云龍介紹,“通過藍牙通信等技術應用,我們構建了‘數據管控—故障診斷—參數修訂’的智慧運營體系,維護檢修效率提升一大截。”
實現手機專屬App對變頻器的“掌上操作”,使傳輸數據、優化參數、巡檢等傳統操作方式迭代升級是張宣科技創新成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公司堅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借助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內國家級、省級實驗室技術優勢,主導升級局域網絡設備、通信,構建“智慧操作、智慧檢修”操檢合一的功能體系。通過智能化運維系統的成熟運用,氫冶金生產系統、能源供給系統已連續安全運行兩年多,變頻設備故障預警準確率達98%以上,年節約人工成本數萬個小時。
“智慧維檢不單純是新技術的應用,而是要通過應用新技術樹立系統化維保思維、構建設備管理新模式。”張宣科技檢修公司經理趙英杰表示,當前,張宣科技正以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為指引,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全鏈條檢修服務機制,以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服務產業升級能力、維檢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強根基,鍛造效益增長新優勢
科技創新成果要體現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就要真正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張宣科技以精細化理念開展技術創新,構建“技術研發—實驗孵化—產業應用”全鏈條轉化體系,有效破解科技成果“實驗室開花不結果”的難點。
在張宣科技氫冶金電氣室內,張宣科技檢修技術團隊正圍繞“質譜儀國產化替代”課題展開研究。“新的質譜儀投入使用后同樣可精準采集、分析氫氣、氮氣、一氧化碳等氣體成分,可節約200萬元采購成本。”團隊帶頭人、檢修公司電控三工程部作業長夏云龍介紹,通過幾個月的精準調試,他們開發了新的數據計算和判斷邏輯程序,標定氣體由10種氣體簡化為1種混合氣,還節省了大量氣體費用……
這是張宣科技以科技創新提升經濟效益的縮影。該創新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經濟效益,完全得益于張宣科技上下貫通的科技創新機制。“從立項到研發、再到成果應用于實踐,短短的數月時間便完成了進口設備的國產化替代工作。”夏云龍說。
提高科技成果孵化水平、推進核心技術開發應用是技術與產業升級對接的“關口”,也是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經過實踐與探索,張宣科技建立的“項目攻關制”“揭榜掛帥”與“KPI考核”機制相結合的創新管理模式,激發了技術人員的創新活力。他們充分利用大數據、通信技術,組織開展低價物料替代高價物料、數字信號檢測技術等10余項課題研究,成功解決信號受干擾、模擬量信號衰減等問題,逐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技術和“智慧經驗”,以創新驅動檢修技術升級。
謀長遠,增強“檢修品牌”影響力
在“產線+市場”的全服務鏈條上,品牌服務既是產線價值的兌現者,又是市場需求的直接影響者。張宣科技時刻把握“品牌牽引市場、技術反哺品牌”的市場規律,以全品質流程檢修服務模式推動業務拓展,打造多元化創效空間。
已連續運行2年5個月的山西某客戶高爐噴煤噴吹控制系統,是張宣科技檢修團隊拓展市場的第一單。該公司以“最智慧”為定位設計智能噴煤程序,以高爐的小時噴吹量控制在35噸、誤差控制在±0.2噸、實時噴吹速率偏差控制在±2.0噸的高標準超越客戶預期目標要求。
實踐中積累的服務經驗為拓展市場空間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對外檢修服務中,張宣科技以打造檢修品牌為目標,發揮經驗優勢,不斷提高張宣科技的品牌影響力。在市場拓展方面,該公司先后在新能源、新基建上下功夫,先后服務光伏發電項目、崇禮滑雪場賽區場館建設,拓展了經濟收益范圍。在業務服務方面,張宣科技構建“檢修+技術”新模式,利用河北省機電工程監理乙級、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等資質承攬工程監理運營項目,提供技術咨詢、維保維養等增值服務,拓寬經營范圍,延伸產業服務價值鏈條,塑造全鏈條技術增值服務品牌。
《中國冶金報》(2025年03月1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