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圖為孟繁英代表接受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記者采訪
“我們可以堅信,只要緊密圍繞新質生產力布局鋼鐵產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產業結構優化提升行動,就一定能夠進入廣闊的市場藍海。”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包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繁英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包鋼堅持推動產業發展與新材料、新能源耦合發展,經營質量逆勢攀升,跑贏了市場和大盤,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減量發展、存量優化”深度調整期符合發展規律
孟繁英表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力量對比正發生深刻變革,但多重壓力疊加之下,我國制度優勢顯現。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感受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依然穩固。
“在這種背景下,鋼鐵行業目前所處的‘減量發展、存量優化’深度調整期,符合鋼鐵工業客觀發展規律,實質上是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轉型的必然階段。”孟繁英認為。
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鞍鋼集團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時指出,鋼鐵產業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基礎產業,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要繼續努力,把短板補上,把結構調優,繼續為中國式現代化多做貢獻。“這更加增強了我們鋼鐵人的勇氣和底氣,這一轉型調整期,也必將成為鋼鐵企業迭代升級的重大機遇期。”孟繁英剖析道,這種“機遇”有三大內涵。
其一,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帶來的時代機遇。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的發展勢頭不可逆轉、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這是鋼鐵行業最大的機遇。”她說。
其二,國家政策“組合拳”拉動帶來的需求機遇。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部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特別是持續推進的“兩新”和“兩重”有關政策。“這些都將極大提振鋼鐵產業的需求。”孟繁英認為。
其三,新一代科技革命和數字經濟賦能的科技機遇。“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行動的實施,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帶來寶貴機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不斷壯大,正在極大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孟繁英認為。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了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政策導向,這對鋼鐵行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具體到操作層面,我認為要采取‘政策引導+行業自律’的方式。”孟繁英分享道,一方面,盡快建立健全產能治理的政策框架和法律法規體系,并配套長效監管機制,將“三化”導向變為“三化”約束,堅定不移推動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另一方面,要增強行業自律,提倡良性競爭,引導業內企業從服務國家戰略、杜絕同質化惡性競爭角度出發,細分賽道、錯位發展,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行業秩序,營造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鋼鐵新業態。
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作為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國家在民族地區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包鋼經過70多年的發展,如何能夠在新時代做好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孟繁英始終在思考的問題。
“我想重點還是要做好提升核心功能、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工作。”她表示,近年來,包鋼堅持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中找準定位,重點在建設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是包鋼的核心功能。同時,在科技創新、企業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2024年我們的經營保持了良好態勢,在行業中保持‘第一方陣’的位置。”她說。
在發揮核心功能上,聚焦保障國家戰略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升產業影響力。“這些年來,我們在推進稀土資源保護性開發、高質化利用、規范化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孟繁英表示。
白云鄂博鐵礦是包鋼的主力礦山,是鐵、稀土等資源共生的一座礦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包鋼圍繞該戰略資源,一是在戰略找礦上不斷采取有效措施,增儲具有很大的空間。二是在鞏固稀土產業優勢上做了大量工作,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好、效率最高、技術最強、環保最優的稀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項目。三是加強稀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打通永磁電機、固態儲氫裝置等全產業鏈條,形成了“稀土+醫療”“稀土+紡織”等一系列技術和產品。“特別是在產品開發上,用好我們‘稀土+鋼’的特色優勢,開發了系列化的稀土鋼產品,稀土鋼產品的品類種類已經有幾百種,產量已經超過150萬噸。”孟繁英表示,包鋼在稀土原料、磁性材料、拋光材料等重點產品產能產量上保持全球領先優勢,特別是高強度稀土輸氫管道用鋼實現成功供貨,使包鋼成為國內首條摻氫輸送示范管道建設供應商。
“從企業內部來講,提升核心競爭力關鍵就兩點,一個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一個是不斷深化改革,促進企業發展活力不斷提升。”孟繁英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包鋼堅定不移在科技創新上進行大力投入,研發投入強度占營收的比例連續兩年超過5%,并建成了20條中試示范線,11項自有成果實現產業化轉化,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效率。同時,聚焦提升人的活力深化改革。“我們采取‘三通道’(為職工設置管理序列、技術業務序列和技能操作序列3個職業發展通道,3個通道間可以相互橫向貫通)的改革方式,讓每一類人回歸其崗位本質,開展圍繞自身崗位需求的各項工作。”孟繁英表示。
據介紹,圍繞提質增效的任務,包鋼72個經營管理團隊、90名經營管理人員通過公開競聘走上中層管理崗位,并簽署業績責任狀,業績上崗位就上、業績下人員也要下。在干部層級體系改革中,不再沿用行政化的層級設置,管理人員層級可以和企業的規模、效益等關鍵指標共同進行動態調整。
“去年,我們有一個子企業,由于營收規模和為公司的貢獻率上升,企業層級就實現了向上浮動,也有一些任務完成得不好的企業整體層級向下浮動。”孟繁英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這樣就能真正讓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全體職工主動思考,企業應該向哪里發展,形成了全員同心同向、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孟繁英表示,面向未來,包鋼將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落實好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各項工作要求,持續履行國有企業使命任務,用深化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推進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