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趙萍 報道

圖為馮遠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今年更是將“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預見,作為綠色建筑重要代表之一的鋼結構建筑,憑借高強自重輕、施工速度快、設計靈活等獨特優勢,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鋼結構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兼具高強性和輕量化,使很多既符合力學原理又兼具美學價值的仿生建筑變成了現實。”3月7日,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連線采訪時說道,鋼結構要善用其優勢來接受市場的檢驗。
作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馮遠在大跨空間結構設計與研究領域造詣頗深。她主持或參與完成了眾多大跨度空間結構建筑項目,如常州體育會展中心、成都中國現代五項賽事中心游泳擊劍館、徐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等標志性建筑。在這些項目中,馮遠及其團隊不僅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還創新性地采用了多項新技術和新材料,如大開口索穹頂結構、大開口車輻式索承網格結構等。這些創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建筑的結構性能和美觀效果,還大幅節省了材料用量,為中國建筑技術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經過市場檢驗,鋼結構在復雜結構上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在大跨度空間結構上。”馮遠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大跨度空間結構使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屬、織物膜等,也有采用混凝土材料的。其中金屬(尤其是鋼材)和混凝土是傳統的主流建筑材料。雖然混凝土在某些特定形式的大跨度結構中表現出色(如殼體結構),但在追求輕盈、高效、自由形態的現代建筑中,金屬材料,尤其是鋼材已成為大跨度空間結構的主流材料之一。
“不只是鋼材,大跨度空間結構使用的金屬材料還包括鋁合金、鈦合金等。我們需要更高強度、更輕重量的材料來實現復雜、兼具美感和力學性能的結構設計。所以,鋼結構要保持現有的優勢,一定要在自身性能上再突破。”馮遠分析道。
此外,在談到鋼結構在中小跨度建筑上的應用時,馮遠表示,如鋼結構住宅,目前普遍存在一次建造成本較高、建筑配套材料如墻板尚需完善、相比混凝土結構增加防腐防火措施、設計軟件不夠智能等挑戰。對此,馮遠建議,一方面,鋼結構住宅要在降成本上下功夫,可從優化設計、合理選材、提高施工效率、高效管理、回收再利用和技術創新等多方面入手,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鋼廠要開發更多規格型號的產品,以滿足建筑設計在經濟性、多樣化等方面的需求。
